第二次活动 小猴子爬树
内容说明
孩子在托班上学期已经感知了大小、长短概念,也能够从直观上分辨出物体的高矮(或高低)。本次活动主要让孩子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(高低),高矮和高低都是描述空间相对位置的词语。我们不要求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用高矮、高低来描述事物的特征,只要他们能够感知物体的高矮(高低),并能指认出“哪个是高的,哪个是矮(低)的”即可。
一般情况下,如果指物体离地面的距离时,用“高低”表示;如果指高度、身材,用“高矮”表示。但在表达上又会受到语言习惯、语感的影响。比如说:这个风筝飞得很高,那个风筝飞得很低;这是个高椅子,那个是矮板凳。什么时候用高矮、什么时候用高低来表述,孩子在日常的听说对话中自然能够慢慢领会,老师不要以此作为重点。
活动目标
1. 让孩子通过活动感知高低。
2.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活动准备
教具准备:
1. 自制大树 1 个(如图)、绳子 2 根。
2. 自制小猴子、小松鼠图片(如图)。
活动过程
1. 教师:“小朋友们,今天我们一起去小猴子家玩吧。”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“开车”去小猴子家。
2. 教师:“呀,小猴子家的院子里可真热闹啊,原来小猴子和小松鼠在举行爬树比赛呢!我们一起去给他们加油吧。”
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进行爬树游戏用的教具(如图),教师操作小猴子和小松鼠“爬树”,请小朋友们为它们加油。
教师(助教老师吹口哨):“比赛结束!”
3. 教师:“小朋友们快看看小松鼠爬得高还是小猴子爬得高啊。请一位小朋友来指一指。”
4. 教师:“好,那我们给这个爬得高的小动物贴一个小贴画吧,请小朋友们给贴上。”游戏可多次进行。
5. 教师:“这里还有两只小熊猫也在比赛呢,小朋友们看看哪只小熊猫爬得高啊。”教师引导小朋友完成评量篇第 4 页。
6. 教师:“小朋友们看看,贝贝羊和嘟嘟牛还要把气球送给小熊猫呢,谁手里的气球高啊?请小朋友们来找找看。”
教师引导小朋友完成评量篇第 5 页。
活动建议
从数学角度上来说,“高低”和“高矮”都表示空间位置的词语,但受语言习惯、语境的影响而表达不同。正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用“大、小”来表述“长短、粗细”一样,他们也不会用“低、矮”来表述。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不必刻意给孩子解释什么时候用高低、什么时候用高矮来描述事物,教师只要用正确的语言表达,孩子自然能够慢慢领会。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孩子能够感知、指认出“高的、矮的或者高的、低的”,而不在于命名。